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障碍事故

驾车心理关乎安全

编辑:驾驶网    来源:温州日报    2008-08-08    👁2889  

 

  在中国,平均每天有200多人丧身车轮之下,由驾驶员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数的70%左右。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达15%,已连续十年高居世界首位。因此,安全行车关系到我们每个生命的安全。安全开车不仅仅和驾驶技巧、驾车人的交通行为紧密相关,还与驾车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本文试图分析违章驾驶者的心理,以期引起广大驾驶员们的自检和反省。个性因素引起事故。温州人素来敢作敢为,胆大包天,以前的菲亚特(企业-新闻)在街头横冲直撞,还自吹驾驶技术为“中国第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温州人的“骨子里”确有违反禁忌、反叛、冒险的念头,超越心理表现得非常明显,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敢作敢为、逞强好胜用在工作上可创造出辉煌业绩,但可千万别用在开车上。开车时要心平气和,既不要开赌气车,也不要开斗气车,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加强道德修养。有此心理问题的开车人不妨在车里挂上条幅,上写“忍”字。另一部分个性保守、循规韬矩、胆子较小的驾驶员,包括部分女性、新手等,在行车中只走一条道,甚至占着超车道,不管身后的车怎样提示,蜗牛爬行般我行我素,妨碍了别人的正常超车;有的司机夜晚会车时不关远光灯,用强光照射对方,致使对方视线模糊。这些人自己开车出事的概率不高,但极易引起别人在超车或两车交汇时出现危险。北京百名有车族心理、生理体检报告结果认为:50%的被访者在遇到道路阻塞等情况时不能耐心等待;而48.2%的人遇到强行占道者则不会主动让行。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行车时的心情,从而引发了行车纠纷。此外,对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过差造成事故。人们在开汽车时,由于前方突然发生紧急情况,人一时就易产生过度紧张情绪,造成操作失误,出现本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另外,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使人感到紧张或不快的事件,如工作压力巨大,每天开车时还常常为工作上的事情焦虑;家人患重病需要治疗,弄得自己身心焦虑疲惫等。驾驶员在愤怒、悲哀、忧愁、恐惧时,感受性、理智性降低,在这种情感支配下驾车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忍受心理焦虑的能力在驾车时显得格外重要了。因此,对各种应激有较好承受能力的人能在开车时暂时抛开一切烦恼,专心一致地开车,有效地减低事故的发生率。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