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障碍事故

把握驾驶心理特征 安全驾驶车辆

编辑:许武华    来源:益阳市第一技工学校    2008-08-08    👁4025  

 

 [摘 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 安全与否, 与驾驶人员的心理活动紧密相关。分析了汽车驾驶人员在行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特征, 行车安全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感知觉; 注意; 情绪; 气质; 性格

 [中图分类号]84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004 2003 —04—011—02

目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车。车辆增加了, 交通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 概括起来是八个字, 即“事故频繁、损失惨重”。据统计, 我国每年有约10 万人死于车祸。车祸猛于虎。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威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道: “人们应该承认, 交通事故已成为今天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它比消防问题严重, 是因为每年交通事故比火灾死伤的人更多, 遭受的财产损失更大; 它比犯罪问题更严重, 是因为交通事故跟整个人类有关, 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 富人或是穷人, 聪明人或是愚蠢人, 每人个男人、女人、孩子或者婴儿, 只要他她们在街道或者在公路上, 每一分钟都可能死于交通。”事实确是这样, 美国在1996 年非病致死的人数为94000 余人, 其中因交通事故而死的占一半多。可见交通事故在各类事故中最为突出, 如计经济损失, 我国的火灾损失只相当于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 10%左右。由此可见, 确保交通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是

重中之重。

一提起交通安全, 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它与交通事故联系在一起。对于某一起交通事故来说, 乍看起来似乎是偶然的,然而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其必然性必须从人、车、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人是交通安全中重要的因素。因为人、车、道三大要素中, 车辆是由人驾驶的; 道路是由人来使用的; 车辆和道路是客观的、无意识的, 而人是主动的, 有意识的。因此交通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国内外交通事故有80% ——85%是由人所造成的 包括驾驶人员的驾驶失误、麻痹大意和违章行驶等 。因此, 加强对驾驶人员的

驾驶活动心理过程的了解, 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很有必要。

驾驶活动的心理过程, 大体上有三个阶段: 既感知外界刺激阶段、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阶段、根据判断确定采取一系列操作动作阶段。当然各阶段伴随着注意、情绪、情感等心理现

象, 这些心理现象又受气质、个性特点的制约。笔者认为, 对于驾驶人员和准驾驶人员, 了解驾驶时的心理活动特征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一 感觉、知觉

(一) 感觉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 驾驶员要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获得信息。例如眼睛从车窗看到车外各种物体的亮度和颜色,两手感受到方向盘的操作力量, 右脚感受加速及制动状况, 耳朵听到发动机的响声, 鼻子闻到各种气味等, 这些都是感觉理解, 所以感觉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并在脑中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如思维、情绪、意志等, 都是在通过感觉获得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等。由于80%的信息获得是视觉反映, 因而视觉成为最重要的信息通道, 感觉在驾驶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知觉 在驾驶活动中, 人、车、路环境情况复杂, 经常有许多刺激连续冲击我们的感官, 很少情况才有单一刺激。当我们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时, 则上升为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 比感觉过程更复杂, 是对客观事物的各自属性的综合反映, 而且还跟记忆、判断、思维紧紧相连。在驾驶实践活动中, 运动、时间、距离感觉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 注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因为人在同一时间内, 不能感知很多对象, 只能选择少数重要对象进行感知, 以便获得对事物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

(一) 注意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人们在参与道路交通的过程中, 要做到安全运行, 就要通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道路环境的各种情况, 经观察迅速、清晰、深刻地获得交通信息; 经大脑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 然后采取正确的交通行动。如果在观察、思维和行动时没有注意的指向和集中, 那么一切情况便会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判断不准, 行动出错, 产生严重后果, 正所谓: “喇叭一响集中思想”, “安全行车几万里, 出事就在一、两米”。

(二) 注意的种类

人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它是在没有人的任何意图, 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主观努力下而产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 比较强烈

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变化和活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对比强度大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如果驾驶人员不能控制自己而成为无意注意的奴隶, 那是非常容易出事故的。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它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并经过意志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有意注意到的注意集中对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的;有时必须经过意志的努力, 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对象上, 要引起和保持注意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要加深对任务的理解; 要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要尽量避免环境中能够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换。要真正确保行车安, 要在行驶中保持高度注意, 都要靠有意注意, 不过仅靠有意注意容易疲劳。两种注意不断变化, 可以使注意长期保持在对象上。在驾驶中, 就要设法使两种注意交替, 以保持注意持久地集中。

三 情绪和情感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 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 而且对待事物表现不同的好恶态度。对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人的情绪和情感是极其复杂的, 它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具有两极性, 即可按照对比的性质配合成对 肯定和否定, 积极和消极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可明显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可使反应迅速、动作敏捷等, 这对安全行车很有影响。反之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活动起着“减力作用”, 表现为精神不振, 心灰意懒。驾驶员在这种情绪下开车,就会无精打采, 动作迟缓, 很容易出事。所以驾驶人员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到乐而自恃, 哀而有节。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使情绪、情感成为推动工作的力量。

四 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这种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时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并能充分认识达到目的的社会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品质。反之具有动摇性, 缺乏独立性, 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独立性, 盲目依赖他人, 缺乏责任感, 固执已见, 刚愎自用, 专横拔扈, 拒绝任何人的批评和劝告, 这样的人容易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明辨是非, 当机立断, 坚持执行决定的品质。驾驶人员在行车过程中, 经常需要当机立断,及时采取果断措施; 意志的自制性, 是指一个人善于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驾驶人员需要较强的意志自制性, 要经得起别人的诱劝和个人利益的诱惑。否则就会遇到困难畏缩不前, 出现危险时惊惶失措; 意志的坚韧性, 是指执行决定的坚持不懈, 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实现预定目的的品质, 驾驶人员长途行车, 需完成大量的货运、客运任务和其它特殊任务, 需要有较好的意志坚韧性。

五 气质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气质标志着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 或是在行为方式上, 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气质的基本类型分为四种: 即胆汁者、多血质者、粘液质者和抑郁质者。气质对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非常重要, 胆汁质的人由于气质特点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很难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而在中距离驾驶过程中, 他们的工作效率却是比较显著的; 多血质的人能够在道路复杂的条件下卓有成效地驾驶汽车。这类人坚韧顽强, 不怕疲劳; 粘液质的人办事总是有始有终, 沉着镇定, 专心致志。他们适宜在道路情况不复杂的条件下长途驾驶。由于性子慢, 他们在情况复杂的条件下短途行车效率不高; 抑郁质的人工作效率不高, 在紧张情况下尤其如此。在道路情况复杂的条件下列队行驶时, 他们的固有特点显得尤为突出。典型抑郁质类型的人, 不适合做汽车驾驶员。

六 性格、个性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事物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 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 这就是个性。国内外的研究调查表明, 驾驶员的社会适应性, 个性倾向性, 感知与注意等方面的个性特征, 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如反社会个性特点的人表现在驾驶风格上就是: 开车时无视交通法规, 公开或隐蔽抵制交通管理, 不顾他人, 喜欢用冒险迫使对方避让自己, 所以反社会个性的驾驶员最易成为交通肇事者。另外个性有内倾和外倾之分。内倾驾驶员感知比较迟钝, 动作反应敏捷性差, 容易出现延误性错误。外倾性驾驶员则容易冲动, 爱冒险以致操作失误。总之, 在驾驶活动中, 驾驶心理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的集合体, 驾驶员要善于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特征, 以使在交通活动中正确运用其心理规律,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参 考 文 献]

1  胡光辉 交通安全工作 [ M] 1长沙: 1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

2  作棠棣 心理学 [ M] 1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