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障碍事故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编辑:驾驶网    来源:华夏心理网    2008-08-08    👁3410  

 

    一九九??年的正月初六,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由于春节用车多,笔者时任中队政治指导员,下午三点多,配合中队驾驶员去乡下接人。当天刚下过雨,我们从原淮安出发,从运东闸往东是一段不太好的沥青路面,宽大约五米左右,左侧是苏北灌溉总渠,右侧是深约六米的陡坡,路两侧长满树木,往朱桥需要经过这段沥青路后右转弯,驶入坡度下沙石小路。途中由于行人和车辆少,我们一边开车,一边听收音机,由于精力分散,忽视了下雨后路滑的特点,车速不知不觉地快了起来,当到了右转弯处,由于右侧视线不清,猛然发现转弯的叉路口,此时车速很快,一个急刹,方向失去作用,直向左前方五米多深的陡坡滑去。这突发的情况使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整个神经紧张起来,怎么办,在不到一秒钟时间内,驾驶员松了制动,车轮滚动阻力减少,车子一下子转入叉路,我下车一看,好险!由于行驶车辆的惯性和离心力作用,左前轮距松软的陡坡只有二十多公分,车子差一点翻入灌溉总渠内,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透过此次车辆险情,笔者总结了三点教训:

  一是精力不集中。在德国,安装车载电话的汽车,有1/3发生过相撞事故,肇事率为不装电话的10倍。还有开车时听音乐虽能对减轻路途劳累、放松紧张的神经有一定的帮助,但若音量过大,就会增加驾驶员的听觉负担,分散注意力,降低判断紧急情况的准确性,导致车祸发生。研究表明,当音量为25分贝时,驾驶员的判断的失误不到24%,而当音量为95分贝时,判断的失误率则高达40%以上。这次的险情,也与听音乐有一定关联。

  二是车速过快。险情发生前,由于听收音机,精力分散,忽视了下雨后路滑的特点,车速不知不觉地快了起来,当到了右转弯处,对叉道前方的情况看不见,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天刚下过雨,雨天路滑,加上车速过快,到了叉路口时,汽车由直行到转弯时没有减速,视线不清。

  三是思想上麻痹。驾驶员和司乘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行驶中,没有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当车速较快时,作为中队干部也没有及时提醒驾驶员限速,跟车要求不严,没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及时地消除事故隐患。

  怎么让驾驶员遇危险情况时,能变紧急情况为不紧急,变突然情况为不突然,化险为夷,笔者也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要有良好心理素质。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的优劣对行车安全检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对事故分析,其中因驾驶员心理素质影响的占75%。由此可见,此次险情时,如果不是沉着果断地采取措施,车子必将翻入陡坡中,这与平时多观察、多体验,对车辆的性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与驾驶员一有时间就分析典型事故,吸取他人经验教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关联。二是要有过硬驾驶技术。该车司机是一名服役六年、且有着四年驾龄的驾驶员,平时就跟领导开车,车技是比较熟练的。

  心理素质好,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突然情况时,也会不会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及时地处理紧急情况、突然情况。综观当时的情况,车子和本身右转弯时产生离心力,这种离心力和车子本身的重量成正比增加,和车速则成平方比增加,很容易使汽车倾覆,加上汽车转弯时内轮差较大,车轮的宽度增加,汽车右转弯时增加了翻车的可能性,这时紧急制动,车轮被咬死,又增加了车轮滚动阻力,导致轮胎侧滑很容易翻车,如果不是松了制动,减少车轮滚动阻力,必然发生事故。三是要注重平时学习。中队平时要经常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以《道路交通安全法》《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断增强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文明驾驶和安全行车行为,不开“优越车”、“霸王车”、“英雄车”、“赌气车”,驾驶员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深深扎根于驾驶员的每次行车的全过程,警钟常鸣。 

  通过此次险情,笔者觉得要开好车,预防行车事故,还必须做到“三多”。

  一是多学习。首先要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消防部队预防行政责任事故工作若干规定》和《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经常开展车辆安全教育。其次要有计划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在驾驶车辆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让工作、生活中不愉快的事影响自己,集中精力,谨慎从事,驾驶好车辆。再次要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开展安全防事故教育的基础上,要使驾驶员懂得为谁开车、为谁服务的道理,懂得搞好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单位负责,使驾驶员时刻有安全防范意识,始终将安全防事故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二是多开车。我们消防部队是现役,服役期改为现在的2年,服役期短,驾驶员更新换代快,即使选改为士官后,平时驾车时间也不多,试车或接警出动执行任务毕竟是少数,因此,要培养提高驾驶员的观察能力和迅捷而灵敏的反应能力,避免因反应迟钝而造成事故。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利口,只有多开车,多练车,才便于驾驶员准确地观察车内外情况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据国外统计计算,肇事者和无事故者之间反应时差为0.016秒。就是说在0.016秒的瞬间,要迅速而灵敏地作出反应,就可以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是多总结。消防部队是一支与火灾作斗争的队伍,车辆是我们的主要装备,“宁可千日无事,不可一日不防”。纵观部队内外,许多车辆事故的发生都与驾驶员的思想问题直接相关。首先要经常向驾驶员通报部队内外有关安全方面的案例,组织驾驶员学习特定路段的安全驾驶知识,定期分析本辖区的路况特点,研究制定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要使驾驶员有一个好心情。据调查,在美国,驾驶员开情绪车的车祸率为73.7%。情感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的结果,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诱发原因很多,诸如生活上的重大事件,事业成败,工作顺利与挫折,同志之间的关系等等,都能引起情绪波动,特别是部队驾驶人员年龄在20岁左右,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性特点逐步形成时期,感情脆弱最容易波动,自控力、注意力不强。因此,要注意观察驾驶员的情绪变化,当开车时,反应缓慢,动作迟钝时,要及时进行帮助,可以通过与驾驶员拉家常、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其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放下包袱开车,抛弃一切烦恼和杂念,做到不带情绪开车。其次要学会总结。日常工作生活中,开车时打电话是导致车祸的一个危险因素。有关调查显示,通话时驾驶员的注意力可下降20-70%,导致观察车辆周围环境的精力减少,从而增加事故隐患。再次要科学分析车祸发生的规律。明亮的颜色,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的兴趣,驾驶员看到行人耀眼的服装,就能全神贯注,减少车祸的发生。因此,学生的“小黄帽”、红色的小旗能有效提醒驾驶员。汽车的颜色同样与安全有关,在雨雾天、黎明和黄昏,米黄色和浅绿色的汽车最易被人发现,而且发现的距离比一般深颜色的汽车还要远,不仅看上去增大了汽车的轮廓,而且还使迎面而来的驾驶员精力集中,因而有利于安全驾驶。医学表明,导致人意外死亡的高峰时间是深夜2-4时,这段时间人的警觉性和行动都较为迟缓。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车祸的时间在凌晨1-4时最多。另一个危险的时间是下午1-4时,这是白天活动中最为疲倦的时间,精力不容易集中。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