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改气”车辆:在尴尬中行驶
晋城的车辆“油改煤层气”在全省起步较早,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为此,日前记者赴该市,就这类车辆所处的困境进行了采访。 名不正言不顺 车辆年审合情不合法 但从2006年起,随着国家对环境资源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政府积极做引导,车主自身有热情,晋城掀起了一个车辆“油改煤层气”的高潮。统计表明,目前,该市“油改煤层气”车辆超过3000辆,其中市区的1400余辆出租车全部实施改装,约有数百辆公交车改用煤层气做燃料,不少私家车也主动“变身”。 此时,交警部门的口气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油改煤层气"车辆环保节能,利国利民,又是政府在力推,不予年审,不合情理。再说,如因无法审验而导致出租车、公交车停驶,造成市民出行不便,后果也很严重。”申副所长说。 缘于此,晋城市交警部门对前来审验的“油改煤层气”出租车、公交车的意见改为“原则上不予审验”。但实际执行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对车主处以一定罚款,并将车载气瓶拆除后,还是给予年审。他们后来获悉,车载气瓶来回拆卸,易引发安全隐患,于是补充规定,持有晋城市质监部门核发的“气瓶使用登记证及使用标志(CNG)”车辆,无需拆卸气瓶就可年检。 “我们始终捏着一把汗:对"油改煤层气"车辆"网开一面",合理合情,但不合法;通过检验的车辆一旦出了问题,谁负责?!”申副所长倒苦水说。 缺政策少法规 车载气瓶检验难、报废难 其实,不只是不能名正言顺地接受审车,车载气瓶检验难、报废难两个问题,也同样让“油改煤层气”车辆难以畅行。 国家质检总局曾下文规定:为了确保安全行驶,车载气瓶须定期受检,汽车报废时车载气瓶随之报废。 “有了收费标准后,不排除个别车主图省钱,产生故意躲避检验的想法。但更多车主懂得驾驶载有超期服役的气瓶,就如同自己的车上装有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的道理,普遍盼着收费标准的早日出台。”当地的一名“油改煤层气”出租车司机在接受采访时说。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该市每年都有一些“油改煤层气”车辆报废,车载气瓶却不知流向。这些报废气瓶一旦流入市场重复使用,将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我们没有上路查扣车辆的执法权,对那些载有超期服役气瓶或报废气瓶的车辆,无法处置。”晋城市质监局特监科科长申宏伟说。 定标准出政策 晋城在全国先行探路 一个已被专家形成的共识是,须着力为“油改煤层气”车辆清除两个“路障”:一是尽快使其身份合法化;二是加快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对车载气瓶的检验、报废实施有效监管。 与此同时,晋城市质监局还向市政府提出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车载气瓶检验、报废监管的建议。内容包括,协调物价部门制定车载气瓶检验的收费标准;协调交警部门出台对车载气瓶超过检验周期的车辆一概不予年检的规定;车辆报废时,交警部门应同时收回车载气瓶,交由质监部门集中销毁等。令人欣喜的是,该市物价部门积极行动,已开始制定车载气瓶的检验收费标准。 晋城的探路,对全省乃至全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相信不久的将来,“油改煤层气”车辆一定会意气风发地行驶在三晋大路上…… 本报记者 范 非 本报通讯员 李吉毅 田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