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教授专题[视频]讲座

高新技术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及对策

编辑:驾驶网    来源:驾驶网    2008-08-08    👁3055  

   

    科技创新是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决定交通运输总体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对未来相关交通高新技术发展动向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对综合交通的影响,尤其是对公路水路交通的影响,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是编制"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选择交通科技发展重点的必须。为此交通部规划司将《未来10年高新技术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及对策研究》列入部前期工作计划。本文为其主要研究成果。

一、高新技术的本质与特性

   高知识密集性。高新技术常常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集成和发展,体现了科技发展的当代最新成果。

   高度融合性。体现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科学与技术之间高度融合,逐步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引发群聚效应。

   高度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技的魅力在于创新,高新技术更是如此。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高投入性。高新技术是知识、人才和资金等密集型的新兴科学技术群体。必须有高投入,其中人才投入是根本、知识投入是关键、资金投入是条件。

   高风险性。这是与高新技术的高投入性相伴而生的,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

   高收益性。高收益是与高投入和高风险相辅相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旦成功,就能够获得巨大收益。

   高度社会渗透性。高新技术能够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社会就向前迈进一步。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决定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和程度。 
  
   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性。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上,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既可以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又可以为高新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


   高实用性。高新技术并非一定是尖端技术,高新技术在结构原理上应该是越来越简单、在使用上应该越来越简便、在功能上应该越来越丰富,这是高新技术的魅力所在。

二、未来10年高新技术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综合交通的影响最为广泛。

   过去20多年里,信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革,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种趋势将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进一步表现出来。信息革命对于交通运输,将最终同汽车与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一样重要,革命的效果将随着我们步入知识时代而更加明显,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质量型、效益型的超常规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信息传输无线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化、信息系统微型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应用社会化、信息市场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让人们更自由、更平等、更放心地获取各种信息。开放系统昌盛、封闭系统衰亡,可移植性、互用性、标准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智能运输系统(ITS)技术对综合交通的影响最为明显。

   ITS 
技术的产生是交通建设与运输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ITS建立起来的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和全方位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全面的、实时的交通数据来优化运输系统,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交通安全以及缓解交通拥挤,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输效率和通行能力;使车辆行驶通畅,降低油耗,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可极大地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安全性、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
、现代物流技术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是拓展运输功能和范围。

现代物流是信息网络与综合运输体系物理网络的有机结合,代表了21世纪综合运输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效地衔接起来,拓展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功能和服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是更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途径。

   4
、集装箱运输技术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是进一步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集装箱运输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运输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推动,必将成为21世纪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得到空前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装箱运输连续多年以2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充分反映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态势。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船舶平均箱位由1986年的1030teu发展到1999年的1700teu,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舶已达到8000标箱,船长347米,型宽42?8米。船舶吃水14?5米,预计未来集装箱船的载箱量将突破10000teu;新的网络理论提出最佳效益的东西航线模式是赤道环球航线,每条赤道环球航线用615000teu船舶,靠泊7个纯中转港口,形成全球航线网络。他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卸设备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5
GPSGISRS技术对交通建设、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3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差不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3S很容易地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很快成为现代信息社会重要信息来源,成为信息时代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由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价格合适,3S应用产品产业是当前国际上互联网、蜂窝通信、GPS三大信息产业之一。

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将为此计划投资两亿欧元。"伽利略计划"是一个民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在海运、陆地交通及航空运输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将给我国交通领域提供一个应用机遇。

   6
、新型运输装备技术将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化、节能化、环保化。
 
   现代运输装备现代运输装备是建立优质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的必要保证是实现交通运输网络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的重要基础;运输装备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运输的快速、高效、安全和优质性以及运输成本;运输装备的发展方向是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

高速列车是铁路旅客运输发展方向。繁忙干线,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可望达到300km/h铁路有望将比较优势扩大到2500km,竞争能力将更大;磁悬浮列车短期内将不会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具有速度快,可达到400km/h以上,能耗低、易拐弯、安全、舒适,维修少等优点,但是由于技术上还不能说已完全成熟,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列车不兼容,造价相当高,赢利空间有限,短期内将不会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的影响;新型运输船舶。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对安全可靠的海上运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型、超大型和特种运输船将有快速发展;

地效飞行器。地效飞行器又称"气垫飞行器""飞翼船",地效飞行器在航运、旅游观光、缉私、海监等政府公务方面有应用的可能,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新型水上交通工具之一,目前民用方面前景不明显;

电动车。我国电动汽车整体开发、燃料电池轿车开发、混合动力功能汽车、高性能动力蓄电池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支持体系,近期混合电动车将会有较快增长,长期而言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电池电动车将会变成电动车市场的主流。

   7
、新材料对综合交通重大影响是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的质量。

   材料与工艺上的最新成就,使国家有可能不必增加多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设施状况与性能。新材料的应用能极大地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路面新材料将进一步改善道路基础设施的质量。改性沥青和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等路面新材料,有可能在高速公路等扩大使用范围。它的使用将影响到施工规范、标准和工艺。复合材料将成为桥梁建造的理想材料。复合材料所具有轻质、高强和耐腐蚀等特性,在桥梁和承重结构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以及生产成本的下降,21世纪将有可能成为复合材料逐步取代钢铁建桥的时代,其在桥梁领域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
再生材料的应用将有利于环保和废物利用。再生材料的应用技术对道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筑路的废旧材料利用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不仅防止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降低了旧路修复的成本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尺度范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在规律和特征,并用于制造各种物质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科学界普遍认为,纳米技术有可能给医学、制造业、材料和信息通信等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的预测,未来10年,全球纳米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智能材料,智能材料就能适时地感知与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自指令等功能。如在复合材料中埋入形状记忆合金丝,可以改变内部应力情况,提高结构件的承载能力,与传感器配合,就可以进行自适应控制。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材料将会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建筑和工程结构、机器人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8
、新能源对综合交通的重大影响是运输装备能源多样化

   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经历由煤炭向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转变,再进一步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特别是石油消耗的大户,采用新能源的运输装备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生物质能:一种多功能战略性能源。

   2001
2月《今日美国》报道,"石油的能源之王地位也许不久就会遭到废黜,农田作物有可能逐渐取代石油成为获得从燃料到塑料的所有物质的来源,黑金"也许会被绿金"所取代"
 
   可燃冰能--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可燃冰能(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目前开采、储存困难。

   氢能--未来清洁能源的新星。氢能以其重量轻、热值高、无污染、蕴藏丰富和应用面广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完全没有污染,符合21世纪的环保要求。

   对上述8个方面对综合交通的影响,从提高运网能力、提高运输效率、确保安全运输、促进快速运输、拓展运输服务功能、有利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采取Delph调查法,分两轮调查了交通软科学专家库的180多位专家和省市交通厅局科技处的的意见,大家认为这8个方面高新技术对综合交通有比较大的影响。

三、公路、水路交通需采取的对策措施建议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创新,综合集成,突出重点,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将引发交通运输业的深刻变化,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在实现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强化创新"

   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长期以来忽视了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重大前瞻性领域的研究投入不够,难以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群。必须立足高起点,围绕交通发展中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注重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强化科技持续积累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业的总体科技水平。

   二是要"综合集成"

交通高新技术具有综合集成性,交通运输业是多种技术的具体应用平台,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需要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加强高新技术成果的吸纳和应用,重视先进技术的综合集成,促进交通科技的快速发展

三是要"突出重点"

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必须以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为切入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促进交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
、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仍很不足,运网规模小、密度低、运网密度与国外主要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运输能力不足仍然是交通运输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因此,各种运输方式都需要快速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公路、水路交通必须加大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力度,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竞争能力,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升级,使结构逐步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3
、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智能化的运输系统,使现代交通业建立在新的技术平台之上,因而将促进交通生产、建设、组织、运营和管理水平发生质的变化,为交通运输业的结构调整,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发达国家是在交通物理网络体系基本建成之后推行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目前我国正在加速交通物理网络建设,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智能化,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智能化的运输系统、数字化的行业管理、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质量型、效益型的新的跨越式发展。

4
、加强决策科学化研究,提高交通决策科学化水平

综合交通体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综合交通体系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象征,必须对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科学发展观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实现途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动力机制与决策支持系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为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和大规模的信息网络使我们得以开发大规模模型,进行复杂的、综合的运输系统模拟及系统优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可更加有效的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一个大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加强决策科学化研究,提高交通决策科学化水平。

5
、开发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降低全寿命成本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在未来20年还将十分繁重,特别是一些特殊自然条件下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许多工程不可避免地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展开,建设环境恶劣、难度很大,诸多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制约着我国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予以攻克。随着交通网络的逐步建成,已建设完成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养护问题,也将十分突出。因此,必须依靠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的开发应用,全面突破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开发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全寿命检测和养护技术,提高交通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设施使用寿命。

6
、加强现代交通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提高交通系统能力与质量

当前,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水平差距不是很大,运输装备也在不断更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管理、数量巨大的运输工具管理、错综复杂的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管理,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强烈的挑战。研究应用以现代物流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和运输信息标准化技术为标志的一体化运输管理技术,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运输设施和装备的有效衔接、信息交换和处理的高效协同,逐步达到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是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网络的能力,使交通系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运输需求的重要途径。 

7
、采用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应对人们自由出行与交通安全的挑战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命价值得到高度重视。安全是我国交通运输大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预防为主、加强防范、应急处理、强化救助是安全技术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事故率和伤亡率很高,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及其保障能力薄弱等问题,必须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研究,提高运载工具及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人为失误与设施缺陷,提高交通应急反应能力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应用,控制事故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事故损失,显著提高对重大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8
、综合开发应用新装备、新能源和环保新技术,促进交通运输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交通系统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服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安全战略,适应土地和环境资源配置的制约,积极采用新型洁净能源,努力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和破坏,有效利用和开发土地、河流和海洋岸线等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为此需要应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效低耗运输方式,开发应用节能型与新型洁净能源运输装备,采用交通环保新技术及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确保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运行状态,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9
、以交通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为重点,建设交通科技试验研究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交通运输业作为高新技术最大的应用平台,需要整合公路、水路交通领域科技资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律的交通规划、研究机构,开展统一合理的规划及研究。要根据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交通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为重点,建立以发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的、具有较强公益性和行业特性的科技试验研究平台;以及在机制上实现共享、在技术上手段先进、在服务上优质快捷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0
、开展交通运输技术预见研究,指导交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技术预见研究是80年代以来预测研究新成果,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对行业技术预测的效果也较好,因此得到各国重视和关注。通过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预见研究工作,制定出我国交通运输业技术预见计划,以指导我国综合交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