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教授专题[视频]讲座

张小虞:汽车业西方不亮东方亮

编辑:驾驶网    来源:凤凰网汽车    2009-05-01    👁2888  

    主持人:凤凰网汽车频道主编海兰

    嘉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

张小虞:汽车业西方不亮东方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网汽车车展轩辕道,今天是我们的特别栏目——“对话张小虞”。

张小虞:凤凰网的网友大家好,很荣幸在上海车展跟大家见面。

汽车业西方不亮东方亮

主持人:张老,好多人把上海车展看成一个拐点,您怎么看待本次车展,上海车展会成为中国车市的拐点吗?

张小虞:上海车展规模超过我们的想象。在过去一年里,海外车展都受到了挫折,都跌到了展会人次的最低点。与之相对,上海车展达到了国内展会最高点,这个反差也是海外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反差。上海车展规模空前,展示的不仅是中国的产品,也展示全世界的产品。这也显示了对汽车行业发展的信心。汽车工程学会作为一个主要的支持单位,开始担心面积不够,又担心不会有新车型来,情况恰恰相反。新能源车、首发车,都超过过去所有的汽车展,也超过了北京车展。

主持人: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

张小虞:对,在经过差不多8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到了一个调整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作为一个拐点。我们正在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一个工业强国,汽车一方面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追求自主研发,重视自主品牌的精神,追求新技术。因此,这个拐点是带有历史性。2009年汽车产业复兴政策出台后,中国汽车正式向一个产业强国迈进。

主持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只有中国车市是一支独秀,您说过“西方要做减法,中国要做加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加法和减法?

张小虞:现在全球汽车业是“西方不亮东方亮”。所以,西方要做减法,中国要做加法。一是产量的增加和减少,一是本身公司的调整。

目前,美国几家公司不仅做减法,甚至放弃他们传统的品牌,包括通用、福特。汽车最怕的是积压,因为谁也积压不起,库存压力和现金流压力非常大。

中国汽车工业的加法在数量上要增加,今年车市销量目标要超过1000万,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要保证三年之内,年均增幅都要达到10%,再加上市场的拉动,特别是中央一系列鼓励消费及农村消费进一步落实,中国车市做大是指日可待的,现在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我们是做加法的,让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集团强强联合,通过兼并重组,在三、五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变成200万辆的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企业。我们的组织结构是通过兼并实现更大规模的、具有世界竞争能力的规模型企业。这样,加法才有意义,光是产量的加法没有意义。

兼并重组

主持人:兼并重组是业界重大话题,但究竟怎么去重组?前一段时间奇瑞和江淮的合并猜想也备受关注。

张小虞:中国汽车业自成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兼并,只是有时候快一些,有时候慢一些,有时候强强联合,有时候强弱兼并,这是一个进程,并没变过。一般,合并应是企业之间的市场性选择。当然,政府对于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的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决策力。所以,我不便讨论哪些企业会合并,那些都属于是商务谈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跨省市的沟通都出现过一些障碍,这跟税收、利润的考核,还是对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都有关系。而中国历来都有的现象,一些企业领导的理念是:“宁愿当鸡头也不当凤尾”。

下一步汽车工业的发展,我更看中强强联合,而不是一个厂没有办法维持了被吞并。就像上汽和南汽的合作。事实上,上汽和南汽的纠结差不多持续10年历史,最终在地方政府连同国务院领导的推动下,最后两者结合,形成了最大的汽车集团,而且是优势互补的集团——上汽、南汽的产品是互补的,这非常有意义。当然,其中还有零部件的整合、工艺的整合。

重组不是简单的,要重组公司内部的结构,包括公司的管理结构、采购结构,真正是把“两个人”变成“一个人”,难度很大。目前完成了形式上的联合,可能有3到5年的时间才能显出效果,当然,两个企业的文化融合所需要时间更长一点。

主持人:中央对汽车企业的兼并有明确的目标:整合为10家到14家。

张小虞:但是,目前的政策还没有说具体,只是描述了一个大体的目标。总共点了8家汽车厂商的名,排在前面的4家在更大范围重组,排在后面的4家在区域内重组。

主持人:兼并重组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具体的路径?

张小虞:是。都没有。

主持人:汽车产业复兴政策推行以后,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影响非常大的,销量大幅度提升,但增产不增收,您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张小虞:我们一直是鼓励小排量的,按照政策,1.6L(含)以下的车型享受5%购置税优惠。这个级别的车型,既包括国外品牌也包括国内自主品牌,占据了整车销售份额的60%左右。仅这个政策的实施,让国家一年的税减少50多亿元。现在,国家需要办的事情很多,包括民生工程抗震救灾等,政策出台的时间是一年,大力度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所以,不止是对自主品牌,对这个档次所有车型是个刺激,起码在今年内是一个刺激,也引导未来走向。

在车展上,看到很多全球公司也拼命适应中国的政策,要加大力度开发1.3L、1.5L车型。目前,全球汽车都以小排量为导向,现在投放市场1.6L的车,相当于过去2.0L排量的汽车。

主持人:不光小排量汽车,包括整个自主品牌,受益于汽车产业复兴政策,但如您所说,是有一年的时间限制的,一年之后,政策上可能会有什么走向?

张小虞:我想,这一年,对国家而言是个试点。我也参加过一些会议的讨论,目前,国家车辆购置税减少,税率降低了,税基扩大了,如果这一年下来中央算算帐,总税收增加了。那就有可能扩大到更大的范围,现在是1.6L,以后有可能推广至1.8L。包括汽车下乡政策也是一年试点。这会为汽车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产业政策的导向,而且是长远推动,我们也期待这样。

主持人:汽车下乡补贴50亿元,最近具体到这一政策,噪音比较多,这50亿元谁来出,地方还是中央,如何推进等。

张小虞:是有这个问题,是中央补还是地方补?中央补多少,地方补多少?农机下乡的政策,前几年执行的很好。相信汽车下乡的政策一定会执行得更好。现在媒体的报道,说有的地方农民不能够直接拿到国家的优惠,一定要淘汰过去的旧三轮车等,买汽车才能享受优惠。这样执行起来确实有点难度。有很多农村的车根本没有车牌,你怎么计算,又怎么算淘汰呢?把它都拆成铁才算是淘汰?为什么现在政策稍微慢了一点?估计是正在研究办法。之前已经有了农机农具下乡,汽车顺着这条路,会走得更好。当然,也有可能碰到一些技术操作环节上的障碍。比如农民不可能为买车从乡下跑到省城去办手续,很可能这一趟路费大概平均起来要四、五千块钱。但我相信会做好,因为中央已经下了决心,财政部已经有具体的文件规定。

主持人:政府已经开始落实了?

张小虞:对。

主持人:汽车下乡促进了国内汽车销售,但在国际上,金融危机影响了汽车出口,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订单下滑60%多?

张小虞: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什么影响?按照不同国家来估算,中国是受影响最小的。因为第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贷款资金,在整个投资额和销售额里都不到10%。中国汽车行业还没有对银行和金融机构形成依赖。在美国,买车起码70%是银行贷款。而我国汽车企业发展基金,从银行拿到的比例不足10%。况且,我国金融机构很稳定,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依托国内银行运作。

综合来看,一是我国金融体系比较稳定。二是汽车工业还在发展期,并没有形成对金融银行的依赖。三是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出口从2万辆增长到去年7万辆,到2005年我们汽车进出口达到平衡。目前,整车的出口数量大于整车进口,2008(车型 图片 论坛)年,海关统计数字表明,汽车出口约68万辆,进口约42万辆。汽车出口占整个产量的比例偏低。2008年,出口仅占到7%到8%——不到10%。为什么企业会对出口下滑这么敏感,因为过去每年汽车出口都是40%到50%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对突然之间的下滑不好接受。2008年,按照正常的增幅,汽车出口应该达到100万辆。去年,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汽车工程学会一直在策划庆祝中国车展1000万的产量和汽车出口100万辆,当时,预计选择一个企业来做活动,后来都没有达标,活动也没有进行。

主持人:今年车市1000万辆有希望吗?

张小虞:今年车市1000万辆有希望,汽车出口100万辆不可能。但是一些新兴的自主品牌企业,如众泰、吉奥的订单还在增长。我一直带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做国际巡展,从2003年开始,大概2次到越南,1次到叙利亚,1次到俄罗斯,去年到阿尔比利亚,全都是自主品牌的车,最多的时候是30多辆车,效果越来越好。事实上,中国汽车出口才刚刚开始,受到的挫折也是情理中的,因为全球汽车市场都在萎缩,很多国家的汽车销售主要是依靠银行信贷。而且,美国人越来越多租赁车,不买车,而租赁公司的资金90%是靠银行贷款的,所以,银行一收缩,支持汽车消费的资金大部分都蒸发了。

因为在美国形成一个文化,没有人把钱攒着买车,对它来说影响太大了,美国的汽车市场是1400万辆,出口跟我们预期形成一个落差,所以觉得重挫这么多,实际上没有关系,不影响我们汽车发展的整体,也不影响我们企业的发展整体,我们的企业,它还没有到专门去为出口建立一个出口,否则那就惨了,就麻烦了。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汽车金融。整个汽车金融有没有可能在市场上来复苏,因为我知道04年其实有一个。

张小虞:这次规划里面明确提出,都要有自己的汽车服务公司,这已经批准了金融公司——大多数是外国的公司,我们也提倡中国自己搞,或者是银行支持企业来搞。从我了解的情况看,银行都不直接从事汽车的消费性贷款,要么是给专门的公司,要么是跟专门的公司合作,它提供资金由那个公司来操作。

比较麻烦的是,汽车产品本身就是抵押。万一我还不起钱,我把这个车给你银行,你银行怎么做?所以,还是要银行跟我们的企业,通过专门的汽车服务公司操作。我们现在已经批准了8家,6家是外国公司,有2家是中外合资。中国已经有这样的政策,这个产业正式规划,它的贯彻落实有11项政策,涉及到所有省市。我们也不希望搞的太快,还是跟中国的信用体系、中国人消费的心理有关。我们不能过分强调超前消费,我们不能学美国。美国,不管它的房产也好,次贷危机的影响也好,汽车的金融也好,它发展得太过了,没有抵押,那就惨了。我们曾经达到最高潮,达到我们汽车份额的26%,那个时候是最高了,那个车找不到主了,找到主了,那个车已经用得没有办法再用了,你怎么办呢?所以在操作中确实碰到问题。

主持人:我们看到你前两天算了一笔帐,国家对汽车投入大概有1000亿。

张小虞:这一次的政策,就是这一项政策,国家一年的投入大概是300—500亿。所有的减税和补税,1.6升的减半收,那么补贴农民买车50个亿,这就200个亿,还有土地新能源汽车在13个城市(车型 图片 论坛)试,平均补贴40万到50万,这一下子又是50个亿。还有为了推动汽车的改造,平均每年有50个亿。还有包括摩托车下乡,摩托车下乡按照10%来统计,我们一年的摩托车销售量大概是1000万辆,一台车补助500块钱又差不多50个亿,这样来算,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国家的财政是非常大的,这不包括和企业安排的新产品开发,包括开发的科技项目还不算在里面,那个大概估算一下,也在几十个亿左右,为了我们电动车这个项目,国家财政直接投入大概差不多超过20个亿。

主持人:其实我们看汽车产业复兴政策,比如说在美国买电车有一定的补助,但是国内好像没有?

张小虞:国内近期内不会有。我们现在汽车在北京来算,不到10%,它不会把绝大多数纳税人的钱来补贴少数人在消费环节买车,我估计近期不会。

主持人:你估计近期是多长?

张小虞:我估计5—10年都不会。我们现在补贴是给用户,而且指明了这些用户是公益的用户,城市的环保车、出租汽车,完全是公益汽车。不能够我个人买车要补贴,中国目前的汽车的消费结构,不可能用多数税收人的钱。

主持人:你怎么看待整个国家新能源政策?

张小虞:新能源政策只是一个起点。在这个方面,技术上要考虑,但是最终要靠市场来考虑。一个靠能源的市场,油啊,电啊,生物柴油,谁便宜谁好。第二个汽车的成本和产品技术的成本,因为用户不管买一个什么能源的车,首先他买一个汽车,他要得到一个汽车本身所得到的全部享受或者回报,我买的出租车拉客人要得到回报。我去开一个公交公司,我要得到回报。我买一个新能源车,是节约了能源,我一次付出高,什么时候通过节油能够把我一次消费时候多出来的几万块钱找补回来。每个人都在算帐。这个市场完全是一个市场性,政府只能是鼓励开发这个技术,最主要是靠用户,要靠能源的市场和汽车消费市场本身。

最大量的所谓的最成熟的丰田的Prius,差不多3-4年投放美国市场,累计销售100万,那么和全世界这样一个大国,连烧一顿汤都不够,我们开过若干场研讨会,有人说30年,有人说40年,我也问过什么时候轻燃料可以代替石油?他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什么时候没有石油什么时候就代替石油。30年前就说石油没有了,现在就说未来30年还有石油,未来我们技术还在发展。这个东西涉及到的不仅是技术,是世界汽车能源的结构,有人说核电,有了核电取代了煤电,现在核电也有人反对了,觉得不安全。人为了用汽车,人都不行了,任何一种能源都要付出代价,都有它的成本。但是在新汽车能源研发技术方面,我们绝对不能落在别人后面。这个制高点谁都要站,都不甘落后。我们不能一步一步的跟着别人走,但是该走的步骤还是要走。我刚才讲了,不管是什么能源的车,首先是一个好的汽车。用户是不管概念的,他要算他的成本。当然国家有社会成本,最主要的成本是环保成本,在这几个中间,它牵引着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结束了,最后请给我们凤凰网频道说两句祝福的话。

张小虞:所有的网民都在关注汽车的发展,当然也在关注世界汽车的发展,我想网站是为所有的网民服务的,那么这些网民中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自身的努力,都会买自己的汽车,我希望凤凰网成为这样的桥梁,倡导汽车的科学小组,鼓励汽车按照环保安全节能的方向来发展。

主持人:感谢张老,感谢各位网友,凤凰网汽车频道谢谢大家。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